“有一分力,就发一分光”。3月以来,上海疫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我校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他们积极响应、发挥优势,关注疫情发展、物资保障、防控政策等最新情况,全身心投入学校以及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全力以赴助力打好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展现出新时代高校统一战线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
民盟盟员 基建处 吴亮老师
杨浦区政协委员、我校民盟委员会副主委吴亮老师积极响应校党委、区政协的号召,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在杨浦校区实施“7+7”管控期间,吴亮与钱伟国、付在国、熊伟生、王鑫印等多位盟员老师主动报名参加教师志愿者队伍,参与配餐送餐、垃圾分类等防疫工作。
居家办公期间,吴亮主动向所在居委报到,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配合居委做好小区核酸检测、物资配送分发、信息整理等工作,并积极协同社区做好困难居民的生活保障工作。此外,他还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建立基层(街道、居委)疫情防控标准化流程的建议》,为疫情防控工作建言献策。
守护学校,他主动作为;前方后方,他倾力相助。
民盟盟员 图书馆 张星老师(图右一)
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临港校区图书馆于4月4日起暂停开放。
在此之前,图书馆按照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实行限流开放,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张星老师与其他两位老师轮流坚守,每周在岗90多小时。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做好开馆前准备、闭馆后安全检查等工作。
张星与同事团结协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细化防疫方案,丝毫不放松各项防疫举措。设立防疫提示牌、利用电子屏宣传防疫要求、督促读者全程佩戴口罩,加强巡逻监督、严格执行一人一桌的就坐方案;定时开窗通风,保证馆内空气流通;及时消毒归还图书,全方位保障图书馆的安全运行,细心周到地为在校师生提供安全安心的阅览服务。
他日夜坚守,以最普通的方式为学校抗“疫”工作默默奉献。
九三学社社员 电气工程学院 李晓华老师
在浦东地区进入封控管理后,李晓华老师第一时间到所在居委会报告,加入志愿者队伍。在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她和志愿者们一起辅助居委会运输居民所团购的物资,关心关爱孤寡老人,帮忙解决居民就医等问题。除此之外,李老师还参与综合管理工作,包括志愿者信息维护、公共事务管理、志愿者防护服集资购买等。
同时,她积极关注疫情变化,撰写社情民意。她独立撰写以及与其他政协委员一起合作的社情民意等两篇文章,均被采纳。
作为电气学院教研室主任和电力支社主委,她还十分关心教研室教师和支社社员在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情况,经常打电话询问教师的生活和心理情况,定期转发正能量和防疫信息,与社员程志远老师一同筹备每周五的教研室“云晚会”活动,倾听教师们的心声。
她用关爱与奉献为身边人带来温暖与力量。
九三学社社员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赵琰老师
赵琰老师积极报名参加杨浦校区教职工志愿者服务队,为师生打包三餐、做好垃圾分类等,助力学校在“7+7”管控期间的各项防疫工作。在返家后,她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搬运和配送菜品等工作,为小区的三个楼栋共36户居民配送物资。
在完成志愿服务的同时,她始终心系学生,坚持保质保量完成线上授课,通过提问、讨论、分享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作为负责学院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她进一步细化学院线上教学、毕业设计等各项工作方案,确保疫情期间的本科教学工作平稳运行。
她是学生们的贴心老师,也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
九三学社社员 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张素芳老师
张素芳老师是双职工家庭,在返校参加闭环管理前,她和爱人把11岁和3岁的两个孩子送到朋友家。在校隔离期间,张素芳老师不是在参加腾讯工作会议,处理学生的各项事务,就是在参与志愿服务,协助做好校园各项防疫措施……她工作不辍、服务不停,在看到学校核酸检测相关工作繁忙、人手紧张,她主动报名协助维护核酸检测秩序。
在居家隔离期间,她始终坚持线上工作不停歇,有时在深夜收到紧急通知,她总在第一时间传达并布置安排国际学生相关工作。
工作中的她,始终用以温柔传递温暖,用爱心传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