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京开幕。我校广大统一战线成员通过多种途径收听、收看两会报道,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并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有关内容,畅谈学习体会。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盟上海电力大学委员会主委、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 刘刚:两会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有力保障。同时,两会精神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对教育事业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这种精神更鼓舞了我们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断奋斗。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及民盟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初心,扎根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我将引导学生和盟员老师们,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融为一体。
民盟上海电力大学委员会副主委、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郑莆燕: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针对全球通胀高企带来的影响,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做好保供稳价”在能源领域“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加大对发电供热企业支持力度,保障能源正常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作为背靠行业的能源电力高校的教师,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国家能源战略的要求和行业发展规划,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家和行业的需要,将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将科研目标与前沿需求紧密结合。
民盟上海电力大学委员会副主委、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米阳:通过本次会议,我深刻感受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信自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斗争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生活的崭新篇章。
九三学社杨浦区委电力支社主委、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 钱虹:通过学习观看两会,我深刻认识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对立场,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名致力于能源电力的高校教师,要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的科学决策,勇于开拓创新,勤奋努力科研,将“两会精神”转化为砥砺奋进的昂扬斗志、迎难而上的必胜信心,自觉履行科教兴国的责任,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为彰显我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而努力奋斗。
上海市杨浦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杨浦区委电力支社副主委、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李宏仲:日前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国家领导人并通过了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方案。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体现出党心所向、民心所向、众望所归。而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首先,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将承担中央科技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职责,更利于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建设新型举国体制。其次,将科技部之前组织拟订行业发展规划的职责并入对应的专业部委,充分体现了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来办。如此调整可切实保证科技发展紧跟党的政策和国家发展需要,也便于科技部聚焦科技发展规划和新型举国体制建设等战略层面问题。
上海市杨浦区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杨浦区委副主委、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 夏太娣: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政协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上旬先后召开,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此次两会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国家,我们在强大的人口基数上实现了共同富裕,脱离了贫困。这一伟大成果的实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让我们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浦东区委电力支社主委、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李晓华: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我们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今年的两会,将进一步汇聚共识、凝聚信心,把党的二十大做出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国人民的实际行动,承前启后,意义重大。2022年,我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3%的增长,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9%。这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也正因如此,更激励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奋勇拼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觉责任重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我们每个老师,都需要心怀“国之大者”,树立大局意识,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教育综合改革、新时代教育评价总体改革;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提高专业能力,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名浦东新区政协委员,我将继续努力完成政协委员的每一项工作: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社情民意,为建设美丽上海贡献一份力量!
民建上海电力大学支部副主委、欧美同学会上海电力大学分会副会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副处长 时帅:全国两会在万象更新的季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委员和代表欢聚一堂、共商国是、共谋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献良策、建真言、抒真情。作为一名民主党派干部、区青联常委、民建电力大学支部副主委,我积极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中央、市委和学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聚焦双碳战略,立足本职、担当作为,紧扣关键、深入调研,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服务学校的战略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
民建上海电力大学支部会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王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我们做好高等教育工作指明了奋斗方向。作为一名上电教师、新进民建会员,我将深入贯彻两会精神,对教育改革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也躬身试验和落地。我将在以后更加注意理论课堂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坚持不懈地为培养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匹配的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民革会员、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王艳:过去五年的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民革成员,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增强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坚守教学岗位,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为凝聚同心共圆中国梦谱写新篇章。
上海电力大学知联会会长、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 无党派人士 王志萍:2023年是政府换届之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感到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备受关注的一届。两会期间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让我感受到政府治理中的“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对国家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过去五年,新能源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设将是今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作为能源电力特色高校的继续教育,可以发挥与行业联系紧密、了解市场需求的特点,加强产教融合,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为能源电力企业转型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支撑。
上海电力大学知联会副会长、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无党派人士 夏飞:推开春天的大门,举国瞩目的两会如约而至。作为一名从事电力双碳数据分析和曾参与政务数据管理的教师,我尤为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数字经济,提升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内容。特别是国家数据局的建立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注入了推进剂,同时也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资源整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心怀梦想、奋勇拼搏,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一棒接续奋斗。
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无党派人士 李晓露:两会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我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特色和优势,加强自身建设,做到与党同心同向,就能源电力发展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多建务实管用之言,切实做好参政议政,为我校、行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贡献力量。